close

  羊城晚報陸豐訊 記者王漫琪、通訊員林若川攝影報道:12月12日晚,一部根據宋元“南戲”名劇、明代正字戲手抄古劇本重新整編,集國家級戲曲藝術家創作團隊之力精心打造的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在汕尾市馬思聰藝術中心舉行首演,博得滿堂彩。該劇為當代研究宋元南戲提供珍貴的藝術考據,也向當代社會傳遞一種忠義愛國、忠貞愛情的正能量。
  陸豐的正字戲是多聲腔古老珍稀劇種,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歷來被中外戲劇界專家、學者譽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200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國家級非遺項目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正字戲表演藝術家彭美英介紹,正字戲從明洪武初年由溫州、弋陽傳入陸豐碣石衛至今,成為“南戲遺響”。1975年,在潮安縣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年)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原名《劉文龍菱花鏡》)就是當時正字戲的演出本,在我國戲曲歷史研究領域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此次首演的精品劇《劉文龍》便是由該古劇本整編,講述的是漢朝劉文龍新婚三天即奉命出使西蕃,歷經十六年塞外艱辛波折,與西蕃諸國結盟通好;新婚妻子肖淑貞行孝公婆恪守良德,終盼得一家團圓的動人故事。
  該劇由陸豐市委宣傳部出品,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打造,特邀戲劇泰斗郭漢城擔任藝術顧問,著名昆曲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導演叢兆桓任劇本整編、總導演,由正字戲國家級傳承人及多名戲曲專家等“豪華陣容”精心創作,歷時近一年。
  當晚的演出現場中,現代舞美技術、炫美的服裝、燈光佈景完美地融入至傳統正字戲表演藝術中,引起全場觀眾尤其是眾多年輕觀眾的濃厚興趣。
  汕尾市委常委、陸豐市委書記鄭佳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劉文龍》成功排演不僅活現了正字戲古老獨特的藝術魅力,也將為今人研究宋元南戲提供翔實、生動、形象的史據和藝術參考,是陸豐挖掘整理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舉措,推動汕尾、陸豐文化強市建設。
  13日,應邀觀摩首演的各地戲曲專家學者還在陸豐舉行正字戲精品藝術研討會。編輯: 鄔嘉宏  (原標題:陸豐正字戲演“活”南戲古劇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08cvlc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